跟痛症应用微波、超短波、激素三种不同 治疗方法疗效的临床观察
来源:
|
作者:蜀明科技
|
发布时间: 2020-01-20
|
1982 次浏览
|
分享到:
跟痛症是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的骨科常见病,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。常见的原因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或萎缩、跖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跟下滑囊炎,近年有学者认为跟骨内高压是主要原因。临床特点为步行或站立时足跟底部疼痛、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,跟骨跖面内侧有局部性压痛点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。我们应用微波治疗83例跟痛症患者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现报道如下。
1 沈阳体育学院 2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
庞晓峰1 王新坤1 李宏久 苏维广2
跟痛症是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的骨科常见病,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。常见的原因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或萎缩、跖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跟下滑囊炎,近年有学者认为跟骨内高压是主要原因。临床特点为步行或站立时足跟底部疼痛、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,跟骨跖面内侧有局部性压痛点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。我们应用微波治疗83例跟痛症患者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现报道如下。
1.对象与方法
1.1对象:83例依据临床症状、体征和足跟部X光片诊断跟痛症患者,包括足跟纤维脂肪垫炎.跖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跟下滑囊炎等。除外风湿性关节炎、局部感染、肿瘤等疾病及孕妇。分成微波组、超短波组、局部类固醇注射组。微波组27例, .男17例,女10例:年龄32- -70岁:病程2周-6个月。超短波组32例,男18例,女14例;年龄35-68岁;病程1周-4个月。局部封闭组24例,男13例,女11例;年龄23-72岁; 病程3天- 3个月。 .
1.2治疗方法:微波组采用重庆蜀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H Y J炎症治疗机。患者坐位,选择直径6cm的声头,于患足跟骨负重区或偏内侧疼痛区,输出功率35W /cm2;每次20min,每日I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超短波组采用上海产超短波治疗机,波长7.374m,频率68MHz,最大输出功率200W。采用小号板状电极,患足对置,微热量,每日1次,每次15min,10次为1个疗程。局部注射采用利多卡因2ML加曲炎缩松20MG,痛点注射,三次为一疗程,每次注射间隔一周。
1.3评测方法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系统--踝和后足评分法,按照疼痛、功能受限程度、对线关系评定疗效。先求出每一项指标改善的百分比二(治疗前值一治疗后值)/治疗前值x 100%,再将每项百分比相加求,平均值,得出每一患者的总改善百分率。疗效标准:无效:症状和体征总改善率<25%,好转:25%≤总改善率<50%;显效:50%≤总改善率<75%;痊愈:总改善率≥75%。
1.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(土s)表示,各组治疗前、后及随访.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,组间比较用t检验,P<0.05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。
2.结果
治疗后疗效综合评估:微波组无效3例, 好转7例,显效11例, 痊愈7例,总有效率88.9%,超短波组无效5例,好转11例,显效10例,痊愈6例,总有效率85.0%。局部注射组无效4例,好转4例,显效10例,痊愈6例,总有效率86.9%。微波组疗效最佳,局部注射次之,超短波组第三,差异有显著性意义(P<0.05)。治疗前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(P>0.05)。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。随防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,微波组各项的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(P<0.05),而局部注射组虽有改善却差异无显著性(P>0.05)。
3.讨论
跟痛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症侯群,包括足底脂肪垫炎、跟下滑囊炎、跖腱膜炎、跟骨骨刺、跟骨高压症、足底神经卡压症[1,4]。由多种原因诱发。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,但多认为本症与劳损及骨质退行性变化有密切关系[1]。有报道认为,内在因素如:空凹足、扁平足、旋前足、跟腱退缩、超重,外在因素(包括过度或不妥当的训练、不合适鞋和运动场地等)均能引起跟骨结节及其周围有明显压痛的表现国。Woolnough曾 将此病称之为网球跟,其发病机制与网球肘相似,属慢性损伤[3]。跖腱膜的起点为跟骨跖面的跟骨隆突。久站、长距离行走及负重,持续的肌肉,肌腱牵拉等轻微外伤,可使其附着部发生腱膜炎,局部张力增加引起疼痛[5-6]。跟骨侧位X线拍片检查常可见跟骨结节有大小不等的骨刺.但疼痛程度与骨刺大小不成正比。有人统计跟骨骨刺约占跟痛症的50%,故认为骨刺不是跟痛症的主要原因”,[4,6一8]。Arnoldi. Hungerford等认为骨内高压是引起疼痛的原因,并且是休息痛的成因,骨髓微循环障碍瘀滞是骨内高压的病理本质[9,10]
治疗跟痛症主要是镇痛,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。保守治疗为局部理疗.局部封闭、外敷活血通络药物、足跟垫、小针刀等方法1-14。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。
局部理疗是一个无创的、有效缓解组织疼痛的治疗方法。有报道用中波、离子导人、磁疗、中频电疗、激光、冲击波等治疗方法,取得- -定疗效12-14。理疗可以促进组织活性物质生成,胶原组织再生,松弛肌肉;扩张局部血管,极大地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;加快致痛物质分解代谢,减轻损伤部位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性刺激,消退或减轻足跟部疼痛和炎症,减轻足跟底部组织张力,恢复足底肌力和柔韧性,从而削弱或消除跟痛症的诱发因素,因而对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"S。微波治疗可产生热作用和理化作用,软化组织、增强渗透、促进循环,有利于足部软组织炎症的消散,从而起到消炎镇痛作用"5。因为足底部的皮肤较厚较硬,微波的治疗剂量较其它部位大,治疗剂量均达。
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也是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,短期内似乎能使疼痛减轻,长期的效果还需证明。有研究结果表明,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导致相关的骨胶原组织损害"6,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,故阻碍组织修复,延缓组织愈合"7],Acevedo等“证明,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后可能出现延迟或不适当治愈反应。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甚有骨皮质缺血、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不良反应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我们的治疗观察表明,微波治疗效果优越,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应用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参考文献
1.陆裕朴,胥少汀,葛宝丰,等,主编。实用骨科学。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1991. 1105-1106。
2. Cornwall MW,Mcpoil TG.Plantarfasciitis:etiology and treatment. J OrthopSports Phys Ther, 1999, 29: 756-760。
3. Woolnough J. Tennis heel. Med J Aust,1954,2: 857。 .
4.谭富生,跟痛症。骨与关节损伤杂志,1995,10: 314-316。
5.铃木良平著,凌嘉翔译。足外科。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.第一版:天津: 1986: 166。
6.赵幼麟,梁逐安,赵安尼等。跟骨骨质增生与跟痛症。中华骨科杂志、1994. 14: 746。
7.王心,跟骨骨质增生与跟痛症无关?与赵幼麟等商榷、中华骨科痴志,1995, 15: 872。
8.吕厚山,谷国良,朱绍同。跟痛症与跟骨结节骨赘.中华外科杂志1996, 34: 294- -296。
9.Lemperg PK. Amnoldi CC.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aosseous pressure in normal and diseased Star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ntraosseous engogement- -pain syndrome, Clin Orthop 1978;136: 143.
10. Hungerfoid DS. The?importance of in-creased IO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oral head: implication for treatment. Orthop ClinNorth Amn 1985; 16:635.
11. 朱敏。586例跟痛 症临床治疗回顾分析, 安微医学,2000, 21: 28-29。
12.孔娟,中频电穴位治疗跟痛症76例.中华理疗杂志,1998, 21: 98。
13.刑更彥,井如芳,杨传锋.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及肩周炎网球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,2001,23: 319。
14.常汉英。几种物理因子对脚跟痛症的治疗观察。人民军医,198以12: 69-70。
15.郭万学,主编.理疗学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87;551-555.
16.Acevedo JI, Bcskin JL. Complications of plantar fascia rupture asociated with cortiooster-oid injiction. Foot Ankle Int, 1998, 19: 91- -97.
17.张立生,刘小立,主编。现代疼痛学。石家庄:河北科学技术出版补,1999. 804- -812.